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林牧 张雨 叶欣
“幸好体检发现了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5月15日,即将从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出院的云先生(化姓)和家属感慨道。看似“安静”的胆结石,实则暗藏癌变风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云先生今年60岁,5月11日因全身体检发现胆囊多发结石入院。云先生的爱人介绍,他在30年前曾因胃溃疡接受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长期消化功能欠佳。此次云先生体检发现胆结石后,云先生的爱人遂立即带丈夫到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就医。接诊医师邱实指出,胃大部切除术中可能损伤迷走神经肝胆分支,导致胆囊收缩力减弱、胆汁排放障碍,此外,术后肝脏胆汁酸分泌减少、胆固醇溶解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结石形成风险。云先生的病例正是这一机制的典型体现:其胆囊已肿大至16厘米×6厘米×5厘米(正常为8厘米×5厘米×3厘米),术中减压后流出白色胆汁(正常为黄绿色),且胆囊壁增厚呈“皮革样”,颈部嵌顿1厘米结石,提示病变已持续多年。
肿大胆囊
“无症状胆结石并非‘无害’,而是风险潜伏期。”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强调,约70%的胆囊癌患者发病与胆石症直接相关,合并结石者患癌风险是无结石者的13.7倍。他解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引发慢性炎症,导致细胞增殖紊乱,最终诱发癌变。云先生的“皮革样胆囊”正是长期炎症刺激的结果,若未及时手术,癌变风险将显著升高。
多发结石
5月12日,江帆副院长带领团队为云先生完成手术。术中采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通过极致微创的手术方式精准剥离病变胆囊,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江帆表示,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胆石病治疗已进入“保功能、防癌变”的新阶段,但公众仍需提高健康意识,早筛查、早干预可避免80%的严重后果,健康饮食与定期检查是预防胆石病的两大关键防线。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提醒,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是胆结石的高发群体,要定期进行超声监测,保持适度脂肪摄入(每日20至30克)以维持胆囊收缩,并补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预防胆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