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走向世界的“桃花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5-18 08:34:59 阅读量:

大众新闻客户端刘笑笑刘玉凡卢鹏

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区域的青山碧水间,藏有一处“桃花岛”。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生活在这里的70岁村民董继兴乐得合不拢嘴:每天一辆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旅游大巴不断驶入,满载着一拨拨游客前来寻找艺术与乡愁;与此同时,在远隔重洋的法国巴黎,这处桃花岛作为中国山东乡村振兴的代表,登上了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舞台。

这归功于以桃花岛为核心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该田园综合体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对乡村进行艺术化改造,带动以龙子峪为中心的7个行政村实现了产业振兴。6年时间,项目发起人董方军心中的那座桃花岛,正一步步成为更多人安居乐业、实现梦想的桃花岛。

“艺术和乡村能有啥关系?”

“艺术和乡村能有啥关系?”多年前,董方军了解到日本直岛用艺术复兴乡村的成功案例后,决心“用艺术活化乡村”。

没成想,主要的反对声来自乡亲们。大家不理解“活化”这个听起来不“吉利”的词,也没听说过“艺术”这个虚头巴脑的东西能让村子致富。

如何把艺术“当饭吃”?

艺术是抽象的,而生活是具体的。董继兴说,艺术能不能“当饭吃”,依旧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59岁的龙子峪村村民孙洪莲在家门口,每月能挣到3000元的工资。她负责村里5个艺术场馆的保洁工作,“轻轻松松就把这个活儿干了。”

怎样复制更多“桃花岛”?

不是每个村都有一个董方军,桃花岛的模式能复制吗?“能。但这种复制和推广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理论的抽取,再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去发展。毕竟农村资源禀赋不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也不同。”在张凌云看来,沂河源的探索与实践,关键在于“活化”二字,“只有带动当地人参与、热爱艺术,才能叫‘活化’。”

用艺术活化乡村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代表,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

走向世界的“桃花岛”

“艺术和乡村能有啥关系?”

穿过龙子桥,便走进了桃花岛所在的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脚下的石板路通往山腰,两旁民居沿着坡道顺势排开,错落有致。路牌上,标记着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名字:时间之花、乡村记忆……这是村里的18个文学类艺术馆,全部由一座座闲置的老房子活化而来,外部仍保留着传统民居的样式。

来自北京的游客贾天才,通过新闻看到了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亮相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和朋友们临时决定来看看这个走上国际舞台的小村庄。“这里将艺术与乡村融合得非常完美,跟印象中的农村很不一样。”贾天才赞叹道。

“艺术和乡村能有啥关系?”多年前,董方军了解到日本直岛用艺术复兴乡村的成功案例后,决心“用艺术活化乡村”。

没成想,主要的反对声来自乡亲们。大家不理解“活化”这个听起来不“吉利”的词,也没听说过“艺术”这个虚头巴脑的东西能让村子致富。于是,董方军组织村民亲自去日本看。董继兴怕坐飞机没敢去,但他听考察回来的村民绘声绘色地讲,“人家把墨一洒,就是艺术,就能挣钱。”

从此,这个“大车小车进不来,过河脱了袜子鞋”的穷山村,开始与艺术有了联结。2015年,董方军机缘巧合结识了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这位设计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北京国家大剧院等经典作品的设计大师,担起龙子峪村“艺术活化乡村”总设计师的角色,并在沂河源头设计了融合自然天文、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墨”和“观天台”两处乡村建筑,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

随着项目雏形初现,国内外不少知名艺术家来到龙子峪村驻地创作,并让村民充分参与其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新生”。

《编·织·系·节》艺术馆,曾是一位高姓村民的废弃老宅,董继兴小时候经常到他家玩耍,“墙还是以前的墙,只不过加固了,就连这棵香椿树都被保留下来了”。主屋内,3艘村民曾使用过的木船被编织结节的红线缠绕着垂挂于空中,这是艺术家们花了大量时间和村民沟通交流、共同完成的作品。董继兴很喜欢这个作品,并有着自己的解读:“团结一心,凝聚力才强”。

如何把艺术“当饭吃”?

艺术是抽象的,而生活是具体的。董继兴说,艺术能不能“当饭吃”,依旧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若无产业支撑,被艺术“活化”的乡村终究是无根之水。2018年,在原有龙子峪村建设的基础上,董方军的企业和沂源县政府共同发起建设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旅居康养和科研交流等于一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片25平方公里的土地,涵盖了刘家坡、龙子峪、姬家峪等7个行政村,其中5个曾是省级贫困村,2018年当年就全部实现脱贫。

沂河源对乡村进行全域化、艺术化改造,既保留了当地民俗文化,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其中,龙子峪村投入资金约2亿元,流转老旧民房改造高端民宿、艺术馆群、设计师酒店等旅游产品,提升改造村庄及周边山湖林草整体环境,实现了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现在,59岁的龙子峪村村民孙洪莲在家门口,每月能挣到3000元的工资。她负责村里5个艺术场馆的保洁工作,“轻轻松松就把这个活儿干了。”

自从村里发展起来,村民咸化翠的丈夫不用外出打工了。如今,家里的地流转了出去,丈夫在村里打工,自己又在龙子峪长者食堂找了份公益岗的工作,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5月的刘家坡村,苹果树枝繁叶茂,走近细看,树上已结出了枣子大小的果实。果业是沂源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苹果产业约占该县林果业的70%。此次去巴黎参展,董方军精心挑选的特色农产品中就有“沂源红”苹果,“首展不到3个小时,这些特色农产品就发放一空,还不断有法国消费者拿着图册向我们咨询购买事宜。”

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更多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如今,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已引进10余家企业。外来投资者、运营者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鲜血液,还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2017年之前,龙子峪村人均收入约为1.7万元,如今已达到2.6万元。

怎样复制更多“桃花岛”?

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张凌云在调研中发现,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除了缺钱、缺技术,最根本的是缺人。这是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发展难题。

董方军返乡创业时,也遇到了这一问题,“我刚回来的时候,7个村里50岁以下的人没几个,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到城里看孩子去了。”

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回村?董方军认为,归根结底是家乡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只有家乡美了,生活既有盼头,也有干头,才会想留在村里生活。”

而随着沂河源基础设施的提升、家门口就业机会的增多,不光在外打工的村民、退伍军人回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来了。“这几年已经吸引了100多名大学生返乡入乡。”董方军说。

即将大学毕业的董文淇是土生土长的龙子峪村人,去年11月,她来到山东桃花岛艺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习,几个月下来,她有了留下来的想法,“村里这些年变化太大了,生活在这里,不比城市差。”就在5月5日,她接到了公司将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

在张凌云看来,正是用艺术活化乡村,沂河源才探索出了一条打破缺人困局的路子,“用艺术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把人吸引回来。”

光靠引才还不够,沂河源还自己培养起了人才。2020年12月,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在龙子峪村揭牌成立,目前学院有50名本科生在读。“我们不仅有‘田间地头’的课堂,还请来国内外专家给他们上课。这些学生既有丰富的农村实践经历,也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未来将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信心满满。

除了大学生,乡村振兴学院还开设了村支部书记研修班、研究生进修班等。截至去年,已有3000多人在学院接受培训。

如今,桃花岛早已不是董方军一个人的桃花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投身乡村振兴,打造人人向往的桃花岛。“将来的乡村也不仅是农民的乡村,而是我们大家的乡村。”董方军说。

不是每个村都有一个董方军,桃花岛的模式能复制吗?“能。但这种复制和推广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理论的抽取,再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去发展。毕竟农村资源禀赋不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也不同。”在张凌云看来,沂河源的探索与实践,关键在于“活化”二字,“只有带动当地人参与、热爱艺术,才能叫‘活化’。”

5月的桃花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张凌云透露,4个月后,学院招收的第一批乡村振兴学研究生也将入学,“我们希望培养一批有见识、有国际视野、热爱乡村的乡村振兴引领者,带领更多‘桃花岛’走向世界。”

桃花岛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想到难,没想到这么难。”

“我只是稍微做出这么点样子,但是离真正的理想还有段距离。”

……

董方军朴实的话语中,无意间透露出这些年探索“艺术活化乡村”的艰辛。

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是这项乡村振兴事业从萌芽到扎根的主要见证人之一。“在好多时候,我都会想,他还能坚持下去吗?”张凌云说,“他中间遭受无数的误解,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从没想过要放弃,最后真的打造了一处人人向往的桃花岛。”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因此,项目要做好,必须要有一个“排头兵”“带头人”,这是一项重要因素。但是“桃花岛”的成功,绝非单单依靠这一因素。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日本“直岛模式”,还是沂河源的“桃花岛模式”,其内核有三个共同点:其一,乡村振兴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去创新改造;其二,在尊重村民意愿及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去读懂乡村,与乡村“对话”;其三,乡村人人都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只有村民参与进来,才能创作出以当地文化为主体的艺术作品。

如果说,桃花岛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关键应该就是尊重当地文化,认同乡村文化的重要价值。就文化而言,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越能代表乡村、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笑笑 刘玉凡 卢鹏 策划 娄和军 王建)

责任编辑:叶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