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社会力量可以有所作为

红星新闻 2024-02-28 19:41:59 阅读量:

“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无疑为当下高校研究生住宿紧张提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思路

在2024年全国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之际,一篇题为《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也给一些拿到成绩准备面试的学生平添了些许焦虑。

其实,这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现象。如报道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不再为非全日制、定向就业或一些特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一些学校开始不再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提供校内宿舍,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

毋庸置疑,研究生在校内集中住宿,减少了学校与住宿地间的奔走,也能保证学生最便捷使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研究资源,也便于及时得到导师指导。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校内宿舍安全且费用相对低廉,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可以让学生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学业之中。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攀升,加之研究生教育体制有较大幅度改革,高校研究生扩招步伐明显加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24.25万人,较之2016年的66.71万人,几近翻倍。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我国高校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还将继续维持稳步扩张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研究生住宿条件紧张的局面,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

面对这一情况,让高校凭一己之力,通过新建扩建宿舍楼,包办包括所有研究生在内学生校内住宿,可能也不太现实,也未必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这一大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1月18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无疑为当下高校研究生住宿紧张提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思路。

高校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在学校周边解决研究生住宿问题,有利于减轻学校基建与后勤管理的包袱,让学校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学科研建设中来。而从另一层面来讲,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具备更多的社会经验、生活能力,但这些年来很多学校在研究生管理中仍照搬本科生管理模式——给研究生配备辅导员,这种模式,并不符合研究生的身心特点,也不利于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因此,以住宿的社会化为契机,引导研究生更多地增强自主管理能力,也可以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关注学生利益,切实为学生解决困难,比如适度减免学生学费或提高奖学金比例与金额,减轻因住宿社会化给学生造成的经济负担与后顾之忧。这是学校须臾不可忘记的责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

责任编辑: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