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26年前受爱心资助完成学业,工作后帮助贫困孩子,武汉麻醉医师接过爱心助学接力棒

极目新闻 2024-04-23 20:46:43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王慧文 李诗然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他人撑一把伞”,这是近年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却是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麻醉科医师秦智刚多年来的身体力行。

来自湖北长阳贫困山区的他,26年前靠着社会爱心资助完成学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师后,积极接过爱心的接力棒,从“受助者”转变为“资助人”,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继续传递着爱的力量。

五年资助圆了贫困学子大学梦

2024年4月19日,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康华扶贫助学促进会”工作人员找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麻醉科主任秦智刚,了解他目前的工作与生活情况。现年46岁的秦智刚,是“清江康华扶贫助学促进会”成立26年来资助的300多名贫困学生之一。

秦智刚来自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贫困山区,父母以务农为生。1996年,他的父亲因肺癌去世时,家里欠下2万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秦智刚从小就知道,读书是唯一能够改变自己与家庭命运的途径,所以从小就非常努力学习。父亲去世后,他强抑悲痛更加发奋,终于在1997年考取湖北医药学院(原同济医大郧阳分院)麻醉学专业,靠着做家教和勤工俭学艰难求学深造。

然而,秦智刚大一那年,家里又传来噩耗:初中毕业辍学外出打工的妹妹,下班途中遭遇抢劫,被打成三级脑外伤,尽管花了7000多元抢救,但治疗后仍留下脑震荡后遗症,母亲也积劳成疾病倒了……

正在秦智刚一筹莫展时,学校帮秦智刚联系到“清江康华扶贫助学促进会”。收到求助后,对方派出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秦智刚的家庭情况后,决定予以资助,并很快给他汇去了第一笔资助款。

从1998年起,秦智刚陆续收到助学促进会资助款共计5000元,正是靠着这笔善款以及自己勤工俭学挣到的钱,他完成了大学五年的学业。

“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份感激是刻骨铭心的!”秦智刚说,当时在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火种”:有朝一日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尽可能贡献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

大学毕业后,秦智刚于2002年进入武汉一家医院,成为一名麻醉医生。当年9月,在拿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800元后,他立刻将其中的500元捐给了助学促进会,并递交申请成了促进会的一名成员。

自那以后,秦智刚尽可能参加助学促进会的各项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报答助学促进会,回馈社会。

2010年春天,刚下手术台的秦智刚收到了一条来自助学促进会陈秘书长的求助短信。原来,清江隔河岩电厂食堂一名员工在下班路上突发心梗,当时病情严重,而当地医疗条件不能救治,急需转至大医院接受心脏手术,希望在武汉做医生的他能够帮忙联系。

人命关天,救人要紧,秦智刚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委托,他迅速联系所在医院相关科室,为该患者争取病床及医院绿色通道,让患者一到院就能立即接受手术。

在秦智刚的帮助下,该患者在汉顺利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化险为夷。住院期间,秦智刚几乎每天都去他的病房探望,尽可能提供帮助,该患者很快康复出院。

希望爱心接力“没有终点”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当年那个从山区走出来的贫困学子,如今已经成长为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麻醉科主任,但是那份感恩之情,一直铭刻在他的心里。

多年来,除了深耕医学专业领域,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外,秦智刚也时常想着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自2006年以来,秦智刚陆续资助了3名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其中两个孩子已经结束学业走入社会,一个孩子目前正就读初三。

吴小明(化名)就是秦智刚资助的第3个孩子,2019年五一假期,秦智刚回老家时偶然得知,同村有个孩子因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离家,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收入微薄,两位老人已无力供孩子上学。听闻此事,秦智刚内心一阵酸楚,主动找到吴小明的爷爷奶奶,资助孩子完成学业。

“我个人的能力也有限,但是那些孩子能读多久,我就尽我所能地资助多久。”秦智刚说,当年如果不是得到社会的帮助,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今天,也不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希望爱心能够接力传递下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胥甜 值班主任:谢礼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