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一文讲透六大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引述彰显底蕴

极目新闻 2024-04-22 09:44:07 阅读量:

导语:中学生写议论文时常常会感到对一个问题说不出多少道理,有的即使能讲点道理,也是含含糊糊,令人费解。究其原因,就是不会论证,致使议论止于“论点+论据”的层面,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针对不同的材料,选取特定的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论证。

熟练掌握六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把握各自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能让你的论证产生纵横捭阖、雄辩有力的效果。

事实论证: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事实论证,也叫举例论证,就是针对特定的观点,列举相关的人物、故事进行分析论证,它要求列举的人物、事件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思想本质内涵与观点有高度的一致性等。

运用要点:

一般由“观点+观点阐释+人物、故事+分析论证”几部分构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主应有较强的说服力成为最常见的论证方式。

范例语段:

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陈忠实为了创作,静居乡下;路遥为了创作,下到煤矿;昌耀为了创作,上了雪山。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安静空间,在安静的空间里陶铸性情、涵养品格、熔冶品质、塑造价值和自我创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为求片刻宁静,回归田园,创设安静空间,过上“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闲适生活。在安静中思虑,在放松中释压,在沉淀中明辨,在成长中明志。既然青春只一晌,那就更值得在此等安静中放松,沉淀,成长。在安静空间中释压起舞,夯基安身,担荷使命,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礼赞。(辽宁考生《宁静以沉淀自我,厚积而寻求薄发》)

考生提出“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的观点之后,引入“陈忠实为了创作,静居乡下;路遥为了创作,下到煤矿;昌耀为了创作,上了雪山”三则实例,然后阐述“自由空间”对其生命品质和文学创作的价值。再引入陶渊明“息交以绝游”“虚室有余闲”的安静追求,赞扬他在安静中思虑,在放松中释压,在沉淀中明辨,在成长中明志……在古今个例的分析论证之后,考生将目光转向当代青年,倡导青年朋友在短促的青春里,放松,沉淀,成长。全段的论证深入,说服力、感召力都十分突出。

引述论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引述论证,即引用精炼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成语、谚语,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引述论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是丰富文章的内容。

运用要点:

作者一般会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再引入一句或多句名言警句,进行分析论证。其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观点”+“引用内容”+“分析论证”。引述论证要注意:确保引用内容准确无误,包括文句、出处等;二是引用内容与观点之间要有高度的相关性,最好内涵是一致的。

范例语段:

宁静处,能为自己构建精神空间。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心有宁静,可反思,可放松,可以追逐自己的精神空间。就像王维追求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将生活过得舒适而安乐;更像李白吟咏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生活过得浪漫而诗意;就像刘禹锡享受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将生活过得放松而自在;更像郑板桥描摹的“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将生活过得肆意而坚决……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繁华的世界,却很少有人抵挡住繁华的诱感,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就忘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忘记给自己一个宁静的空间,让自己放松、沉淀、成长。这不仅仅是青少年思考的问题,更是值得很多社会人应该深思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海南考生《寻找宁静,沉淀成长》)

本段观点“宁静处,能为自己构建精神空间”,为了证明观点,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引入丰富的内容。先引入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后进行阐释“心有宁静,可反思,可放松,可以追逐自己的精神空间”,使名句与观点融为一体。再引入王维、李白、刘禹锡、郑板桥的名句,分别进行阐释。引述论证的运用,不仅证明了考生观点,而且彰显了文化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中学 焦文林(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