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3年12月5日,“游走——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悦阳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学术支持,悦阳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刘巨德先生家乡的领导嘉宾、同道学生及亲朋好友约两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先生和王宏剑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知名美术史家王镛先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先生,清华大学政研室主任孙海涛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汪钰林教授和王玉良教授、艺术史论系陈池瑜教授、环艺系郑宏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陈辉教授、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关东海、绘画系主任文中言、绘画系支部书记周爱民,清华大学出版社美术部宋丹青主任、孙墨青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创中心主任孙大鹏先生,清尚集团董事长宿利群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德芳研究员、李镇研究员,知名艺术家袁加先生、吴强先生、张桂徵女士,知名作家、诗人冯秋子女士,中央美术学院张涛教授,以及刘先生的朋友张丕余还有北京悦阳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丽女士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致辞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深情回忆了自己在中央工艺美院读书时刘巨德老师在基础部课堂上给予的教导,依然历历在目,至今非常受益。他说:“非常荣幸在冬日来参加刘老师展览的开幕式。刘老师特别谦虚,说这是一个小展览,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来这么多的朋友,能够看到刘老师展览的影响力。刘老师是我们文科资深教授,到现在为止也还一直在培养着学生,在工艺美院整个历史当中,刘老师、杜老师,几位老师都是承上启下的,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我们特别希望能更多地从刘老师的作品当中,能够感受到我们中工的那一批老师,他们所追求的,也特别期待能够看到刘老师更多的作品,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学院能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学生。”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致辞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致辞时说:“我和巨德相识已经45年了,过去的45年我们一直在一起,巨德这45年来我不变的印象,是特别好的一个人,待人特别真诚,特别有情的一个人。另外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优秀的画家。今天看到这些画,让我有一种特别振奋的感觉。巨德的画,让我想起霍克尼,他们的画里都充满了一种乐观、朝气蓬勃的生命状态。无论他画的题材、用色、构图和形态,都有一种对生命的颂扬。巨德的画中对生命的彻悟,让我很感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家王镛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家王镛认为,刘巨德的艺术哲学来源于老庄哲学的基本观点,即道法自然。他把浑沌看作是道的化身,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和规律。自然不仅是大自然,更根本的是指本性,包括自然界的本性和人的本性。一个艺术家一定要顺应自己的天性,把自己内在的精神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他的作品恰恰表现了这个特点。刘巨德先生是富有哲学思辨和人性关怀的中国现代艺术探索者,他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直觉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当代中国式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刘巨德先生的艺术作品、艺术理论都值得当代美术界给予充分的重视,深入的思考。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在致辞中指出,我希望把刘巨德先生放在更大的群体里来谈,曾经的中央工艺美院云集和培养了众多的艺术大师,刘巨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形成了光华路现象或者光华学派,涌现出一大批经典性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色,却没有引起美术史足够的关注,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失。我们今天应该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艺术史的课题提出来,20世纪的中国美术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和光华路有关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说:我很有幸参加过两三次清华大学16位教授书画巡回展,有幸和杜老师和王老师和刘老师同行,和刘老师同行那一次是到了福建南部建安,到那儿去采风,其中有一个大庙,看见当地有一个画家正在把画夹子支起来,把纸展开准备画画,我说请我们一位画家来画一画,他一听清华美院的教授,他非常高兴,刘老师就不好推了,刘老师当时还说了一句话,你考我。我从始至终,欣赏了刘老师创作那幅画完整的过程,做了完整的记录。当时给我很大的触动,今天我来看了这个展览,这个触动更大。刘巨德先生的国画,融入了很多西画的手法,包括构图、色彩等,但又有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形成了中西真正能够汇通的一个典范。面对大千世界,他只取了那么一块,但有三千弱水在后面支撑。画面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块面,还有更多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被他截在画面之外,但是又和画面有机贯通在一起。这是我真实的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
悦阳空间主理人范丽
悦阳空间主理人范丽在致辞中提到:悦阳空间是一家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梳理、挖掘、评价中国艺术家的专业机构,是集收藏、赞助、策划、推广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心。自2016年开始收藏和推广邵大箴先生起,后多次支持戴泽先生、靳尚谊先生、罗贻先生、刘巨德先生等相关活动,如支持靳尚谊先生举办敦煌艺术成就展、举办罗贻先生从艺70周年回顾展,出资赞助庞熏琹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艺术研究等,今天又很荣幸地为刘巨德先生举办个展。这些老先生是一个时代的中流砥柱,曾引领着一个时代,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实践成果是一个时代的伟大结晶。悦阳空间有幸怀着敬虔之心为他们的艺术传承尽一份努力,希望更多人领略到他们的艺术贡献和成就。刘先生在艺术道路上寻根、问道,奇特的艺术构想让人耳目一新。
展览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先生致辞
刘巨德先生在开幕式上最后致辞,他说:在寒冬之中,展览现场来这么多人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这个展览很小,作品也很少,得到了大家这么高的热情,前来参观,又有这么多专家、学者鼓励,真没想到。尤其王镛先生从理论上那么高的鼓励,是我没有听到的。确实我一直把哲学作为绘画的根来探究,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浑沌的美神从《山海经》就已经开始出现,是一个没有五官,只有翅膀,可以飞翔、舞蹈、歌唱的神。在绘画里,心手能够自由舞蹈起来时,那就是快乐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直在游走的状态。这个时候,我常常周围的一切都听不到了,全都封闭了。他们说目光都变形了,像一个野兽,和平常的眼光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太专注了。这个时候周围有什么人都不知道了,这正是王镛老师所说的,是在现实世界背后那个看不见的世界游走。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庞熏琹先生把我带进了传统,吴冠中先生把我带进了自然。感谢我的母校,老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那些大师们和开放的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一直在照耀着我。还要感谢清华大学,人文高地的自由独立的文化精神和向美而行的呼唤。感谢悦阳空间,为了研究庞薰琹先生的艺术思想,特别捐助了62万,这正是我在悦阳空间办展的原因之一,感谢悦阳空间为此次展览付出努力的全体员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向悦阳空间主理人范丽颁发捐赠证书
悦阳空间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用于庞薰琹先生艺术思想的研究,展览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向悦阳空间主理人范丽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学术主持、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刘巨德先生国画、陶塑、瓷艺共70余件,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刘巨德先生近几年来艺术探索的代表性创作,同时也包含早期作品,时间跨度达40年,其中国画有《大青山》《大荒山》《红草地》《雀鸟灵光》《花开后草地》《风吹过后草地》以及雕塑装置艺术《流沙湾》等,反映了艺术家心游故土、逆流而上、寻源问道的艺术情怀。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5日。
展览现场
刘巨德先生自述
每次作画,在白净的宣纸上,我总是先把浓黑的墨放上去,试图占满、把握、稳定整个空间。至于那墨块、墨点、墨线是什么物象,似是而非,我并不完全清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抽象点、线关系,引发着我,牵动着我跟它游走。即千笔万笔非一笔是物,最终又都幻化出了物。
展览现场
面对万物,西方人要“打开看”,要剖析,讲究结构准确,而国人“抱着听”,听之以气,讲究气韵生动。前者找看得见的,后者找看不见的,这是文化的差异,“打开看”和“抱着听”是两条一实一虚互补的路,他们都是人类的智慧。从后期印象派以后,这两条路的亲和性大大增强,既相向而行,又距离贴近。当然古典艺术中也早存在着这种差异的亲和性,到后期印象派几乎重合了。都在探寻那个神秘而不可琢磨的“道”。用看不见的去画看得见的,用看得见的,去画看不见的。
雕塑装置艺术《流沙湾》作品局部
“道”是中国人对终极真理追寻的一个称谓,代表了中国哲人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李政道先生有句话给我记忆很深,他说:“物生道,道生物,物为道之成,道为物之行,天地之气物之道。”我想用这句话注释古人为什么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为最好。绘画旨在模拟道生万物,万物生道的博大情怀和宇宙之理。
刘巨德先生陶瓷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刘巨德先生部分展出艺术作品:
花开后草地纸本水墨设色179cmx96cm2023
风吹过的后草地纸本水墨设色68cmx138cm2022
红草地纸本水墨设色69cmx137cm2012
大青山纸本水墨设色80cmx200cm2023
昆仑山上的阴阳湖纸本水墨180cmx83.5cm2023
大荒山纸本水墨设色247cmx101.5cm2023
母与子纸本水墨设色41cmx41cm2013
荷根纸本水墨设色44cmx69cm1997
追思纸本水墨149cmx74cm2005
望乡陶塑31.5cmx31cm2023
夜啸陶塑44cmx25cm2023
怀春鸟青花瓷口径7cm腹径17cm底径11cm高32cm2023
守护和平青花瓷盘口径44.5cm底径28.5高5.5cm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