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你了解长江吗?冯天瑜学生丁援走上长江讲坛分享《长江文明》

极目新闻 2023-10-21 16:19:02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余嫚雪 谢宁

10月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规划师丁援做客“长江讲坛”,围绕“自然与文化双优的长江文明”做主题分享。

长江讲坛现场(极目新闻记者徐颖摄)

丁援还有一个身份,是已逝著名学者冯天瑜的学生。冯天瑜“以守护文化为职志”,笔耕不辍,潜心治学。他在病中与学生等人合著的《长江文明》于2021年9月正式出版,丁援在当日的讲座中,介绍了《长江文明》中的一些研究成果。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长江文明》中学者们的研究大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文明演进的过程。

《长江文明》书封(受访者供图)

历史上的战乱,促使文化重心南移

丁援介绍,汉水、长江、大运河、黄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内环线。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北方,但随着历史上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导致的人口迁徙,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比如永嘉之乱之后,三条线路避乱南迁,导致建康成为当时拥有14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安史之乱结束时,大约有250万北方居民迁往南方;靖康之乱后,迁移的人口更多、更深入,仅1141年绍兴和议前南迁北人的数量已经达到500万之巨。靖康之乱后,中国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南迁到了长江流域。

冯天瑜(左)在医院边打吊针边讨论书稿的照片(李杰摄)

丁援从科举取士举例,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文化南移的现象。唐朝时科第人物以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到了宋代科举及第比重开始南北易置。到了明清科举入仕者中,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已然在列省居优。长江流域举子的强势更令明朝不得不实行“南北分卷”和“定额选拔”的科考制度。

丁援分享(王亮摄)

《长江文明》这本书,是冯天瑜在病榻上完成的

丁援说,“《长江文明》是冯老师生命的最后几年、在病榻上带着我们完成的。按一般人看法,他完全没必要带着我们写这本书,该去享享福,不做写书这样的苦差事。我们从2018年上半年做到2021年上半年,花了三年时间。书中,冯老师的一些看似平常的话,都是有学术基础的,‘长江文明’这个题目看似普通,其实有现实的价值。”

丁援分享(王亮摄)

丁援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长江,其实是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看似很熟悉,其实不一定了解很深,通过学者的文化研究,可以帮助大众加深对长江文明的了解。

责任编辑:陈嫣然 值班主任: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