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老照片看“中国近代第一城”,叹为观止!

江苏文脉 2023-01-30 21:54:07 阅读量:

100年前,长四十英尺的大鱼骨陈列在南通博物苑北馆,军山上的气象台拔地而起,运盐河畔的唐闸镇工厂林立……

100年后回看,那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气象台,中国工业遗存第一镇。

想知道“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这些“第一”诞生之初的样子吗?这里有图有真相——

江苏文库史料编收录的《南通实业教育慈善风景附参观指南》(以下简称《参观指南》),由南通友益俱乐部编,1920年铅印。友益俱乐部创自1918年底,由张謇之子张孝若组建。

张孝若


《参观指南》是一本反映民国九年(1920)之前南通实业、教育、慈善面貌的图片集。书中刊载了照片100多幅,均由二吾照相馆拍摄,是留存百年的“城市写真集”。


看 山 水
这份《参观指南》,集纳了海量山水名胜美图。
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南通五山自东至西滨江而立,逶迤4.5公里。
Image
狼山

狼山在五山中稳居C位,号称“江海第一山”。山不在高,有没有神仙也没人知道,但流传千百年的文脉故事,足以令人津津乐道。
狼山是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广教禅寺始建于唐代。支云塔屹立于狼山之巅,塔高34.9米,五层四方形,黄瓦朱栏,成为滨江的地标。
Image
五山远景

距今3000年左右的先秦时期,今南通市境大部分地域还是一片茫茫大海,只有狼山浅丘群及扬泰岗地东端(即今如皋、海安西北部一带)是陆地。
Image
军山

直到汉代,狼山浅丘群依然矗立在胡逗洲之南不远处的江中,宋代中期才渐与大陆相连。其中军山元明时期又曾与陆地分离,到了清代再次并连大陆。
Image
军山气象台

1916年10月,军山上建起了气象台,它在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测候室”基础之上建成,是历史上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气象台。
Image
狼山麓骆宾王墓

狼山脚下,“唐骆宾王墓”相传已久。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这位7岁便能《咏鹅》的才子,一生仕途颠簸,狼山或许是他最终的归宿。在扬州,他是徐敬业的“机要秘书”。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代徐敬业讨武曌檄》。仅仅两个月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说他和徐敬业同时遇难了,有说他流落天涯,也有说他逃到胡逗洲隐居。
Image
狼山南麓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北宋仁宗年间,刚“出道”的淮南节度判官王安石游历通州狼山,写下《白狼观海》。
Image
文天祥南归渡海处

“水天一色玉空明,便是乘槎上太清。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在文天祥的笔下,这片江海交汇的神奇妙境令人遐想万千。南宋末年,文天祥避难途经如皋、通州。“渡海亭”“金应将军墓”“丞相原”等多处地名和人文景观,都源于这段历史。“荒水一湾,斜阳古梅,徘徊其处,尤能想见文山忠义之气。”《参观指南》里这样描述文天祥南归渡海处。
Image
林溪精舍

时光流转,到了民国五年(1916),张謇在狼山北麓筑林溪精舍,作为休憩之所。亭阁悠闲,竹树葱翠,春花夏月雨夜雪,仿佛世外桃源。门上悬挂着张謇题写的对联:“或因求仲开三径,自爱泾溪筑一亭。”
Image
狼山入山之门

狼山入山之门,也是张謇所书。
Image
狼山公共汽车站

动有大江奔腾,静可曲径通幽。这么美的山,怎么去?别急,100多年前,南通就通公共汽车站了,狼山脚下就有公交车站。

看人 文

不想爬山?没关系,城里也可以赏景。

1918年,张謇在濠河边营造东、西、南、北、中五公园,公园人造景观与狼五山天然景观形成“五五对峙”。

这五座公园,当年的面貌已经消逝。尤其东公园,大多数南通人都不知道位置在哪。北公园后来改建了文化宫,中公园改建了少年宫,中公园东西两侧的濠河河岸,分别是东公园和西公园的旧址,南公园就是现在的南公园。《参观指南》为它们留下了难得一见的旧影。

Image
中公园北部全景

Image
东公园游乐场绿阴数倾桑竹成林

Image
南公园的大片荷塘莲叶接天

Image
西公园军乐亭

Image
北公园一角

各公园堤桥相接,亭阁相连,各具风采,合称五公园。公园里有儿童阅览室、通俗演教场、民众教育馆等,还经常举办画展、花展、民俗集会,是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场所。在张謇看来,“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
除了五公园之外,张謇还兴办了许多公益性文化事业,包括博物苑、图书馆、阅报社、新剧场、教育馆、展览馆。
Image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创办于1905年,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它是一座集自然、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机构。
Image
博物苑在城南占地48亩

博物苑和濠河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城市东南的文化风景区。
Image
南通博物苑北馆陈列大鱼骨

南通博物苑北馆陈列的大鱼骨长四十英尺,出土于垦牧公司土中。

看 实力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开创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他又强调教育,认为“实业、教育迭相为用”,因而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以及慈善事业。
Image
唐家闸盐运河

在南通,千年运盐河穿城而过,帆影接天。
Image 唐家闸

运盐河畔,一座小镇迎着民族工业发展的春风而成长起来。这就是唐闸,它后来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
《参观指南》介绍:“此唐家牐一部分之景,旧为一乡镇,居民十余家。自清光绪二十五年张謇创办大生纺织公司获效,于是广生油厂、阜生蚕桑公司、资生铁厂、复新面厂、大达小轮公司等,次第兴办。工厂林立,商务繁盛,乃成今日南通之工业区也。”可以看到南通实业发展的过程。
Image
南通师范学校侧面图

《参观指南》介绍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在县城门外,清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开办,为中国第一师范学校。凡在校学生学膳费皆免。”
Image
育婴堂

介绍育婴堂:“育婴堂在唐家闸运河东岸,清光绪三十二年秋开办。现有婴儿约一千二百名,附设幼儿园及国民小学于堂内。婴儿至四岁入幼儿园,七岁入国民小学,或入工厂学手艺。年须经费二万四千元。”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南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在《参观指南》中均有提及。
书的正文内容包括张謇、张詧、张孝若三人的生平简介和张氏创办的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等的相片。相片旁均配有相应的中英文对照说明文字,使中外游客都能直接明晰地了解南通当时的实业情况和山河城色。
作为游览指南类读物,它的编印不仅在当时为外来参观访问者提供了向导,便于游客安排游览线路和行程,也有助于我们现在了解和研究张謇本人和民国时期南通城市发展的面貌和历史进程。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参考《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南通卷》)
图 |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南通实业教育慈善风景附参观指南》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
联合推出 “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
长按即可关注
Image

责任编辑:简俊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