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极目锐评|连云港“鬼秤”事件被挂牌督办,铲除“监管鬼秤”刻不容缓

极目新闻 2024-05-24 16:05:34 阅读量: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5月23日,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向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函,对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据5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

QQ图片20240524145530.png相关视频截图

连云港“鬼秤”事件被挂牌督办,有网友很纳闷:当地不是已经处理完毕了吗?

据此前媒体报道,当地对涉事商户许某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罚款35万元。公安机关依法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就是说,“鬼秤”事件的参与者与市场管理方,都被依法依规严处。但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至今为止,监管部门却没有任何人对此负责。

挂牌督办一般是指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社会公示等办法,督促限期完成对重点案件的查处和整改任务。根据报道,接收督办函的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这就表明,对连云港“鬼秤”事件的处理不仅没有结束,而且办案主体也不太可能是连云港市海州区了。

QQ图片20240524145503.png相关视频截图

不管是提级督办还是挂牌督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防止在案件的查处过程中,监管部门逃避自己的责任;二是可以进行彻底的调查,防止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浮于表面。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社对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连云港“鬼秤”事件评论称,缺斤短两的“监管鬼秤”才真正可怕。这个观点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

监管部门守土有责,应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杜绝“鬼秤”事件伤害消费者的权益。商家缺斤短两虽然可怕,但是如果监管“缺斤短两”,默许或者纵容商家违法,只会让更多不法商家肆意破坏市场秩序和规则。

新华社评论称,希望能彻底铲除监管的“鬼秤”。什么叫监管的“鬼秤”?就是时管时不管,有时候真管、有时候假管的行为。客观说,监管的“鬼秤”背后,也不能排除有官商勾结的可能,导致市场主办方和商家胆大妄为。

毕竟,市场方和商贩明目张胆抢夺他人手机的行为显示,他们没有一点对法律法规的敬畏,胆子已经能用火车拖了。那么,他们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QQ图片20240524145533.png媒体评论截图

净化市场不能靠网红打假。网红能发现商家的不法行为,监管岂能装聋作哑?哪怕“鬼秤”有软件可以控制,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但只要多些明查和暗访,并不难发现问题。

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热点事件,对地方形象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鬼秤”事件发生后,连云港一些官方账号关评,就是因为承受不了汹涌的舆论。不少网友表示,已取消连云港的行程。这就说明,监管部门如果不正确履职,有可能伤害整座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所以,当地发生这么大的负面事件,如果仅仅处理市场方和涉案商户,这能让人信服吗?舆论认为,背后有没有官商勾结的情形,监管部门应该承担什么主体责任,需要调查清楚,然后依法依规处理。

“挂牌督办”本身,是对不法行为的零容忍,也是一记警钟。目前,全国多地出现“鬼秤”事件,监管部门在处理时,不能有超然物外的“上帝视角”,自己该承担什么责任同样要调查处理。“鬼秤”事件频出,说明铲除监管上的“鬼秤”刻不容缓。如此,才能让监管部门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积极主动作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念 值班主任: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