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桥上一秒钟,桥下十年功!1秒爆破一座桥,记者近距离采访工程爆破人感受不易

极目新闻 2024-05-24 10:19:36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林永俊 见习记者 王柳钦

通讯员 王威 林小悦

摄影记者 宋枕涛

视频剪辑 李仪


5月19日下午3时30分整,随着一声闷响,武黄高速改扩建项目控制性工程——鄂州市柯家墩大桥在1秒内成功爆破。

看上去是1秒,这背后,实则凝聚着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武汉爆破有限公司(下称爆破公司)人三十一年如一日,在工程爆破行业的钻研和实践。

工程爆破人日常作业环境如何?爆破如何做到精细、精准?背后有哪些不易?在柯家墩大桥爆破前后,极目新闻记者近距离采访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以飨读者。

146米长的大桥钻了2100个炮孔

5月18日下午4时30分,记者来到柯家墩大桥爆破现场,316国道封闭施工,距离大桥200米处,施工人员拉起了警戒线。

据了解,柯家墩大桥于1991年2月建成通车,全长146米,原设计为一级公路专用桥梁,之后还进行了加固,整体强度高、刚度大。

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爆破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永胜全程现场指挥,结合柯家墩大桥的实际结构特点和环境条件,确定采用“工业电子雷管延时起爆网路,一次性整体爆破大桥”的总体爆破方案。

记者看到,大桥中间爆破区域和两侧桥墩外围,已用黑色密目网覆盖。桥面上,分布着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炮孔。

爆破公司总经理陈德志解释,长港河水最深达7.8米,为了便于爆破后的打捞,工人用钻机共钻凿了2100个炮孔,主要分布在桥墩、箱梁顶板和腹板上。炮孔采用的是梅花型布孔,深度根据结构部位不同从0.3米到1.6米不等,炮孔直径4厘米,既确保了最优爆破效果,又保证了安全。

钻好炮孔后,爆破技术人员开始放入炸药和雷管。“将雷管插入炸药后,再放入炮孔,看起来像在‘绣花’。”陈德志说,这些炮孔内,共埋设有600公斤炸药和2600发雷管。此次爆破采用的2号岩石乳化炸药,外表看上去像一根火腿肠,直径为32毫米,单根重量300克,“别看它身形不大,但爆炸威力巨大。”

工作人员在炮孔内装填炸药

谈话间,到当天下午6时许,持续一天的装炸药工作基本完成。

爆破延时精度可达“毫秒级”

根据项目整体安排,爆破时间确定为5月19日下午3时30分。

当日上午8时30分,记者随同爆破公司工作人员一起,抵达柯家墩大桥桥面。彼时,爆破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起爆网路连接,将每一发雷管都连入起爆网路,并用起爆器对每发雷管进行信息录入,预设每发雷管的起爆延时,控制2600发雷管的起爆时间和顺序。

爆破公司副总经理韩传伟解释,为确保2600发雷管安全准爆,其采用单台主机起爆器联动组网,连接多台子机起爆器,形成具有多条爆破支路的电子雷管起爆系统,根据桥体部位特点,全桥设置7条爆破支路,单条支路电子雷管数量控制在200至400发。

韩传伟介绍,此次使用的工业电子雷管兼具“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精度”特点。操作人员可通过起爆器来远程充电引爆雷管,每根雷管起爆延时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秒级”。通过分段延时,既可以提高爆破效果,又可以减少爆破振动效应、冲击波和飞石危害。

爆破时的防护工作也不可或缺。上午10时许,施工人员抱着一堆堆棉被,将两个桥墩包裹得严严实实,如同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在桥面起爆区域,棉被上还用橡胶皮、沙袋进行“三层防护”,桥梁整体再覆盖密目网。

“采用捆绑防护、遮挡防护与覆盖防护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目的是避免爆破时飞石的四溅。”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当天中午12时许,爆破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简单的午饭后,大家对爆破警戒和起爆流程进行一次预演,确保万无一失。

谢先启(左二)在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

“每一次爆破都是第一次”

当天下午2时许,贾永胜在大桥现场进行爆破前的最后检查。

下午3时30分,爆破完毕。“报告总指挥,现场检查完毕,爆破成功!”在起爆点,起爆员王威通过对讲机报告完毕。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他全身紧绷,手也忍不住微微颤抖。

“不止年轻人会紧张,我也还是会紧张。对每名爆破人员来说,每一次爆破都像第一次那样紧张,如履薄冰。”贾永胜说。

爆破公司工作人员说,此次爆破虽只有1秒,但从方案设计、现场装药到连网等,都是技术人员经过千百次计算验证的结果,正是“桥上一秒钟,桥下十年功”。不管是烈阳暴晒,还是刺骨寒风,再恶劣的自然环境都丝毫不能动摇爆破人的初心,始终把每一次爆破当作人生第一次一样严谨细致。正因为如此,爆破公司31年来安全、高效完成各类爆破千余次。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武汉市政总公司下属的科研所最早将爆破技术引入城建领域。1993年,科研所转制,武汉爆破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从1995年汉口三眼桥路一栋18层高大楼的成功爆破,一举“敲开”市场大门,到2004年武汉阳逻的亚洲首例百米高烟囱“之字形”完美坍塌,武汉爆破公司秉持“科技强企”,把每一次爆破都当作第一次爆破般严谨。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爆破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谢先启曾言:爆破是瞬间的艺术,好比航天工程,只有“1”和“0”的区别,即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1366348_1秒爆破一座桥!武黄高速改扩建_4.jpg柯家墩大桥爆破瞬间

“产学研用”助力科技强国

爆破完毕后,众人散去。

但爆破公司工作人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收集此次爆破的各项数据,如桥梁的震动幅度等,既为爆破的研究提供数据,又为武黄高速后续拆除长岭大桥积累宝贵经验。

“爆破是一种科学技术,涉及高等数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多学科和多领域,要不断吸取和融合这些领域的最新成果。”贾永胜说,这样才能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

据悉,在2008年,爆破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谢先启院士首次提出“精细爆破”理念,并建立精细爆破技术体系,成为中国爆破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使爆破公司成为全国精细爆破行业领军企业,2019年,公司整体转入江汉大学。

“武汉爆破人深知中国在爆破领域的世界地位和短板,不管身份怎么变,但我们心怀‘国之大者’的情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始终没变。”谢院士铿锵有力地说。

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120天就完成了4800万吨(2000万立方米)的超高强度土石方爆破任务;正在施工的中国海拔4000米的高原项目,采用智能爆破试验确保安全……武汉爆破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了国家重大项目需求,又推动了理论和应用融合发展。

贾永胜说,立足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爆破人将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和相关领域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助力江汉大学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精细爆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心、人才集聚与培养中心。

责任编辑:陈嫣然 值班主任: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