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极目锐评|“小麦单产破2500公斤”是谣言,官方指名道姓意味深长

极目新闻 2024-05-24 10:29:17 阅读量: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5月23日,“清朗河南”发布消息称,5月21日,微信公众号“大时代故事”发文称“惊人!河南小麦单产破2500公斤,粮食安全秘籍曝光”。随后,网络平台用户“村庄全记录”“毒针挑毒刺”“芮芮说说”“健康布里顿2o3Q”“郑州游玩攻略”等多个账号转发评论相关信息。经向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核实,网传相关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据5月23日新京报报道)

QQ图片20240524083811.png相关谣言截图

辟谣信息称,河南省小麦平均单产历史最高水平为447.3公斤/亩。个别高产试验田、高产攻关田小麦单产超过900公斤/亩,但没有突破1000公斤/亩的记录,且高产田都是在极为严格的生长条件下实现的,一般大田想要达到相应产量极其困难。

实验条件下亩产量都没有突破1000公斤,谣言一下子就把整个河南小麦的亩产量提高到了2500公斤,何其离谱!

其实,对这个数据只要稍作求证就知道其中有异。另外,今年河南麦收正在进行中,亩产数据又从何而来?这篇文章不是权威机构发布的,也没有权威出处,就是信口开河的假消息。

QQ图片20240524083815.png相关谣言截图

小麦亩产2500公斤的消息已经很离谱了,让人奇怪的是,还有一些账号进行传播,并一本正经地进行评论。评论要基于基本事实,更要小心求证各种数据,否则只会贻笑大方。那么,这么多账号为什么要蹭上去呢?是无脑转发,还是知道这就是条谣言,但知道有流量想去分一杯羹?或者,这些账号就是某家机构运营的自媒体矩阵?

这次官方毫不客气地将相关账号的名称公之于众,如此指名道姓就意味深长。一则是向公众表明,这些都非官方权威账号,是自媒体所为。二来,恐怕是对造谣者的处理,不仅限于始作俑者。

我们注意到,平台在某个账号相关内容的上方,有“内容可能存在AI创作,请注意甄别”的提示信息。

QQ图片20240524091732.png相关视频截图

这让人联想到今年4月央视新闻的一篇报道。报道中称,有人开发出一款AI洗稿软件,每天产生的文章大概在19万篇左右,使用该软件的169名用户,将这些拼凑的文章发布到6000多个自媒体账号上,通过流量来获利。那么,这篇谣言是不是进了“洗稿池”,背后有AI造谣的可能呢?

造谣小麦产量不是小事,这样离谱的谣言,造谣者是想借此获取流量和关注,还是故意在搞地域抹黑?还是有机构在背后运作?这就表明,对每一个造谣传谣账号背后的动机,有逐个核实的必要,然后依法依规进行打击。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就该付出代价。一方面,平台有责任及时把关封堵,将谣言关进笼子,不让他们危害社会。另一方面,对AI写稿、洗稿的行为,应该从根抓起。否则,一个造谣者就有19万张“嘴”,辟谣要跑断多少腿!

谣言在不断地“进化”,打击手段也要跟上。官方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将依法追究造谣传谣者的责任。请注意,其中有“传谣者”三个字。

责任编辑:王念 值班主任: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