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潮评丨孩子“出口成脏”趋于低龄化,是什么扼杀了文明教养?

潮新闻客户端 2024-05-23 14:06:17 阅读量: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近日,《今晚报》刊发的一则报道,将孩子“出口成脏”的现象再次推至公众视野的焦点。众多家长和老师表示,如今的孩子在言语表达上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粗俗、不雅之辞,甚至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对此似乎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他们并不认为说脏话是什么大问题。

孩子的语言习惯往往是对外界环境的模仿和内化。在信息化社会,各种网络用语、流行语充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不乏一些粗俗、不文明的表达。孩子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往往将这些不恰当的词汇当作“时尚”和“个性”的表达加以模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出口成脏”的不良习惯。

然而,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孩子说脏话时,可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别这样说话”,却没有深入引导孩子认识到说脏话的危害性。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孩子的语言习惯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和修养,往大一点说,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孩子们语言粗俗,动辄“口吐芬芳”,固然反映了社会文明教育的缺失。但我们不能将此仅仅归咎于家庭教育或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应该从更深层次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需要认识到的是,孩子们之所以会频繁使用脏话,除了受到外界的影响外,还可能与他们的心理需求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通过说脏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愤怒或叛逆情绪。因此,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引导孩子学会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通过说脏话来宣泄情绪。

或许,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他们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增多。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情趣和人格魅力。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加亲和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价值观输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总之,孩子“出口成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清理和维护,需要学校和家庭正确去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礼貌、有教养的新一代。

责任编辑: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