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湖北省博“镇馆之宝”再登“国家名片”,邮票上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你见过吗?

极目新闻 2024-05-18 22:12:27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摄影记者 肖颢

通讯员 黄敏 鲁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文博爱好者都会怀着最纯粹的热爱步入博物馆、走近文物,感受文明之光的闪耀、文化血脉的传承,以实际行动作答“人类为什么需要博物馆”。

5月18日一大早,湖北省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者,他们有的是想在这个独属于博物馆的节日里来“看望”文物,有的是带着“家传宝”来请专家鉴定,有的是来围观文物修复师施展“破镜重圆”之术,有的则是冲着一张珍贵的特种邮票而来。正如一位大学生参观者所说,“国际博物馆日,当然要在博物馆里度过啦。”

文物邮票展

省博元素邮票

湖北文物再登“国家名片”

5月18日上午8时许,家住沌口的张女士与一群热爱集邮的小伙伴一起来到省博,极目新闻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兴奋地向朋友展示手中的省博元素邮票。

当天上午,《博物馆建设(二)—湖北省博物馆》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省博举行。首发仪式上宣布,中国邮政将发行《博物馆建设(二)》特种邮票一套5枚,其中第3枚为“湖北省博物馆”,面值为1.2元。邮票采用了主附票的设计形式和胶雕套印工艺,主票为湖北省博物馆二期建筑,附票则是省博“镇馆之宝”之一、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5ff4ac3076520caea8c9fbecc9bc3042_pub_cb20240518204224939073.JPG参观者展示省博元素邮票

据中国邮政集团湖北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发行湖北文博题材邮票,让文物登上“国家名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传承荆楚文脉,讲好湖北故事。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邮政共发行湖北文物题材邮票20套26枚,其中,省博珍藏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曾侯乙匜、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龙形玉饰等文物,均已登上方寸邮票。

参观者热捧省博元素邮票

记者看到,首发式一结束,就有近百位观众在馆内排队购买首日封,“手快”的张女士向记者盛赞这组邮票设计精美,具有珍藏价值,“在国际博物馆日,能买到有咱们本地博物馆元素的邮票,非常有纪念意义。”

文物修复技术展示现场

在博物馆看他们修文物

“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正在进行时。”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8日当天,省博在曾世家展厅内开设透明工作室,由该馆两位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张济夏和汪洋现场作业,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我在省博修文物”。

801b745332b9fc0b165a52cb83462eac_pub_cb20240518204209841024.JPG文物修复技术展示现场

碎成十几片的瓷器,还能“破镜重圆”?想修复好一个盘子,需要坐多久的“冷板凳”?修复后的文物,真的看不出一丝痕迹吗?想成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做什么准备?带着这些疑问,参观者们走入工作室,跟随两位文物修复师的妙手,在清洗、粘接、补配、塑形、作色、补绘等一系列动作中,读懂那句“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一位参观者围观了5分钟后,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个手艺太精细了,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身为陶瓷文物修复高手的张济夏,曾多次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大奖,他告诉记者,湖北省在陶瓷器修复和青铜器修复等领域实力强劲,“可以说,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我们也非常愿意和观众多多分享文物修复知识,介绍现代文物修复的最新理念,希望能以此增强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

公益“鉴宝”现场

公益“鉴宝”,看谁心态好

“你这个东西很厉害啊,做得非常漂亮,就是年份不早……”

“你这个玉呢……材质不对,工也是典型的现代机器工……”

“你这个就是典型的染色了……”

“字画不是这样收藏的,要赶紧装裱起来了!”

5月18日上午,作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之一,湖北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蔡路武等4位专家在省博现场“坐镇”,为市民提供公益“鉴宝”服务,也为围观群众上了一堂文物鉴定科普课。

68岁的张爹爹提前90分钟到场,成为首位享受“鉴宝”服务的市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4个印有“大明嘉靖”字样的瓷坛,是父辈留下的传家宝,但他并不确定这些器物的真正价值,得知省博当日有免费“鉴宝”服务,便起了个大早来试试。

张爹爹刚将瓷坛放上鉴定台,几位专家就送上鼓励,“这个品相不错!”“这个釉肥润、漂亮!”“还配了盖子,挺好!”经过几人商议,蔡路武委婉地将鉴定结果告知张爹爹,“从发色来看,这个应该不是明代青花。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个老东西,但还到不了明代……”听到这个结论,张爹爹并未露出失望表情,他洒脱地告诉记者,“没关系,我就是想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随后,陆续有市民带来“与三星堆画风相似的玉器”“造型奇特的疑似绿松石”等“宝贝”,而专家们也在认真研判后,从材质、工艺、美学风格等不同角度,耐心地为鉴宝者进行科普。看到有的鉴宝者听完结论后面色不太好,几位专家也尽量温和地予以劝慰,也为现场围观者分享了他们的收藏心得。

责任编辑:韦武霞 值班主任: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