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舱落机临”、追踪“千里眼”……他们充分训练,最佳状态守护航天员安全回家

央视网 2024-04-30 16:55:44 阅读量:

央视网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返回东风着陆场,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空中分队,将会使用5架直升机开展搜救回收任务。任务前夕,人员、装备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做好航天员返回的准备。

搜救回收空中分队共有5架直升机参与任务,分别是1架指挥机、1架通信机、1架医监医救机、2架医疗救护机。指挥机加装了搜索引导系统,主要承担搜索、指挥、通讯功能,4月30日当天要最先目视发现返回舱,实现舱落机临搜救目标。通信机主要在空中负责着陆场与北京指控中心的通信通联,与指挥机互为备份,其余3架直升机将分别搭载1名航天员,完成后送工作。

  神舟十七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王一凡:我们5架直升机空中布局的基本阵型为一个正方形,其中北面是2架,南面是3架,这样布局的目的是达到一个东西兼顾、南北并行,5架直升机分别采取高度差为200(米),这样构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后期集中收拢飞行时的一个安全考虑。

此次任务,空中分队优中选优、梯次搭配飞行、机务、保障力量,指挥机采取“双机长”制,其他各机组均配备领航员和空中机械师,组成“最强阵容”。

  神舟十七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王一凡:我们分队是3月底抵达任务区域,进驻后我们就迅即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0余场次的专攻精练和演练合练,区分昼间和夜间,我们针对场区内的大风扬沙天气,荒漠戈壁环境下的飞行方法、场次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总结,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计划外情况进行了预想预防和偏差处置训练。

此前,空中分队已经进行了着陆场空域勘查、收拢飞行训练、夜航搜救训练、全系统搜救综合演练等10余场训练,并进行了多个野外起降点实飞实降检验。

  神舟十七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王一凡:可以说现在我们无论从人员或装备来讲,都已经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我们也做好了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工作。我坚信我们在指挥机的带领下,定能一如既往地实现舱落机临,安全、稳妥、高效地把航天员接回家。

落点景象测量团队:最后十公里的守护

在以往神舟飞船返回任务中,我们在电视上总能看到清晰实时的直播画面,而这些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就是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落点景象测量团队跟踪拍摄的,他们也被称为追踪飞船的“千里眼”。

清晰的景象测量是判断返回舱返回状态的重要依据,返回舱着陆前十公里,要完成开伞、抛防热大底、反推发动机点火、软着陆等多个关键动作,及时获取清晰、稳定的图像数据,对航天员安全情况预判和搜救预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台记者郭静:我现在是在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核心区内,我身后这个像机器人的小家伙,别看它个头不大,外貌也是平平无奇,但它的奥秘就藏在这两只眼睛里。在飞船返回时,返回舱从开伞到着陆的实况景象都是靠它来实时获取的。

神舟飞船返回区域的不确定性,要求着陆场核心区域不能出现大型设备和测量人员,为了提升落点景象测量精度和覆盖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原有测量手段保障的基础上,在着陆场增加布设了十多个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一道精准、可靠、严密的跟踪测量链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刘树强:我们通过控制中心远程操控小型光学设备,对飞船返回舱进行跟踪拍摄,获取实时图像和测量数据,该系统具备机动性强、覆盖范围广、安全风险小等特点,是飞船返回任务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点景象测量要求跟得上、拍得稳、测得准,在日常训练中,岗位操作手从难从严设置演练科目,模拟可能出现的最复杂环境,着力提升跟踪测量能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刘树强:我们平时会组织岗位操作手进行单机模拟跟踪训练,利用无人机和搜救直升机进行全系统功能演练,并进行调焦、变倍和调色,使目标成像清晰、大小适中、色彩明丽,此外,我们也会利用过往的民航客机进行目标跟踪和像质调整训练。

结合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任务特点,落点景象测量团队还修改完善了上百份任务文书及应急方案预案,开展了多次通信链路搭建和跟踪调试,使人员、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陆胜旺:目前,设备技术状态良好,人员精神饱满,我们将以高质量的工作迎接航天员安全回家。

责任编辑:黄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