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者未能自救:9天3死的邯郸蓝天救援队,为何两次倒在同一条河?
极目新闻 2021-12-05 18:44:56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 姚赟

小区里的家电维修小店,电脑还开着,却再也等不来它45岁的主人;装修好的婚房,再也等不到它22岁的准新郎。

12月1日,河北邯郸市魏县漳河水域,当地两支蓝天救援队在搜索打捞一具渔民遗体时发生翻船事故,两名队员武海义、孙晓森遇难。此前,在执行同一搜救任务时,已有一名队员于11月23日在同一条河中遇难。

9天内,邯郸市蓝天救援队牺牲了3名队员。他们本来是来救援他人的,可最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事故发生后,一边是家乡群众对英雄的悼念,一边是外界对救援队装备和专业能力的质疑。但民间救援队有自己的困境,面对群众的求助,志愿救援者如何抉择?事故发生后,谁来保障英雄?

事发现场.jpg事发现场

救人者未能自救

12月1日下午6点,在石家庄上学的武瑞昌刚进校门就接到家里亲戚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要他赶紧回家,他的父亲武海义正在医院急救。

21岁的武瑞昌转头叫上一辆出租车,赶往邯郸市魏县人民医院。在路上,他隐隐预感到父亲是因为蓝天救援队出任务出事了,因为在他印象中父亲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沉稳,如果受伤,最大可能就是因为救援任务。

担心后续治疗需要更多费用,路途中,武瑞昌还找同学、朋友借了钱。3个小时后,他抵达医院急诊室,看到父亲的身体已经僵直,衣服和鞋子上满是泥沙。

武海义生前照.jpg武海义生前照

45岁的武海义是邯郸市大名县人。5年前,全家搬至相邻的广平县,武海义在小区的车库里开了一个家电维修铺,此前他还曾开过出租车。2020年,他加入广平县蓝天救援队。

在武瑞昌赶往医院的路上。武海义遇难的视频已在网上传开。视频中,漳河水流拍打着一条白色橡皮艇,一个穿着蓝天救援队背心的人在水中紧紧攥着白色橡皮艇边缘,但怎么也爬不上去。接着,一条红色橡皮艇赶来,在接近白色橡皮艇的位置,船上的人也掉入了水中。最后,第三艘橡皮艇继续前来营救。

事后,落水事发地邯郸市魏县应急局回应,12月1日救援活动中共有7人落水,2人死亡。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孙晓森参加追悼会.jpeg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孙晓森参加追悼会

除武海义外,另一位遇难的队员是22岁的孙晓森。孙晓森是邯郸市临漳县人,退伍后加入临漳县蓝天救援队。孙晓森正是在第二艘赶来救人的橡皮艇上。

令人唏嘘的是,这已是邯郸市9天内发生的第二起救援人员溺亡事故。11月23日,大名县蓝天救援队刚刚发布讣告,队员梁振锋在大名县漳河段进行义务搜救打捞时,因救生艇侧翻落水,后被急流冲走,2天后才搜寻到其遗体。

事后,有知情人披露了更多救援事故的细节。比如,11月23日和12月1日的两次救援活动都是为了打捞一个捞鱼人的遗体。梁振锋所在的大名县蓝天救援队在大名县境内的漳河河段搜寻无果后,魏县蓝天救援队又接到了遇难者家属求助。因人手不够,魏县蓝天救援队向临漳县和广平县求援,最终,在魏县漳河河段,前来支援的两支队伍再次出现队员遇难。

“派步兵和坦克打仗”

多位专业人士称,对于接受过激流救援专业训练的人来说,12月1日视频中的水域救援其实属于低难度。但如果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就上阵救援,无疑是“派步兵和坦克打仗”。

9天内,为搜寻一具遗体,在同一条河流中溺亡了3名救援人员,事故引起一片哗然。作为一支专业民间队伍,接连发生人员伤员事故,其是否具备救援能力?救援人员筛选标准和入队门槛是什么?还有人提出疑问,居民溺亡,为什么在打捞活动中不见当地公安和消防的身影?

事发现场 (2).jpg事发现场

12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海义和孙晓森遇难的河边。

魏县漳河特大桥长达2公里,漳河自南向北缓缓流淌,50米宽的河面一片平静。河流流经桥下百余米后,会遇上两道斜坡,河水流下一个坡面,在坡下激起一阵细细的浪花,再流下一个坡面,激起一阵细浪后继续向下游流去。武海义和孙晓森正是在第二道细浪处落水。

河边,仍有村民们议论着几天前发生的事故,河边还摆放着外地救援同行送来的花束。

有目击者认为,当时橡皮艇靠近水流湍急处后不受控制,救援队根本无从反应,“水卷着船,就像刀已经砍到人脖子上了,没有办法。”有网友则指出,视频中的两处斜坡为滚水坝,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加快,会形成类似滚筒洗衣机的吸力,将人和船吸附其中,所以该水域看上去平静却更危险。

事发现场 (3).jpg事发现场(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但在常年从事水上救援的人眼中,视频中急流的危险系数算不上高,路人拍摄的落水画面中已经能看到诸多经验不足的细节。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向极目新闻记者解释,视频中所看到的斜坡坝体应该是拦沙坝,河水流经此处,沙子会在坝体上方沉积。“滚水坝的特点是水流垂直向下,拦沙坝的特点是水流倾斜向下。所以拦沙坝水流速会相对平缓,吸力是有的,但又比滚水坝产生的翻滚流要小很多,严格说视频里的水流具有落差流的特点。”

但李延照指出,队员们穿着的救生衣确实和该水域的危险系数不匹配。“视频里蓝天救援队队员穿着的浮力马甲为三型救生衣,里面可以放浮力板,但浮力通常不会超过75N。这种浮力在静水区域足以支撑起一名成年人,让其口腔露出水面。但在急流救援时,救援人员一定会使用浮力达到150N的急流救生衣,行业内称为五型救生衣。”李延照说。

另外,李延照称,从视频中第三艘橡皮艇前往搭救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操舟手经验不足,也或许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成体系的专业急流救援训练。“因为第三艘船过去的时候并没有一次接近被救者,而是在边缘环绕,这足以看出操舟人员的能力。快速救援和定点救溺是水域救援中常见的两种水域救援科目,要求救援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接近溺者,对溺者进行安全快捷的救助,如果不能一次成功,会造成更多事故风险。”

“第一,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第二,装备有问题。第三,现场连翻两艘船,说明没有备份计划。第四,现场的指挥、调度可能也有问题。”路行(化名)从事水上救援近20年时间,他认为此次救援中存在四个明显的不足。

“综合考虑水流速度和橡皮艇的马力,其实第二艘船上坐了4个人会影响船的调控性,这就涉及专业训练和经验问题。装备上,他们穿的马甲不能抵抗激流。第一艘船出事了,第二艘船接着出事,现场指挥人员做没做备份方案也存疑。视频中的水域情况,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其实是低风险救援。但让非专业人员进行激流救援,就像把步兵派去跟坦克打仗。”该人士解释道。

事故发生后,武海义和孙晓森的队友对任务执行的过程和网上的质疑不愿多谈。在吊唁现场和广平县,极目新闻记者试图向多位蓝天救援队队员询问平时救援培训内容和任务执行的机制,都未得到回应。

武海义生前好友同时也是队员之一的陆先生(化姓)只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平时队里经常组织队员培训,也做过专门的水上救援培训,武海义是参加过的。广平县蓝天救援队队长弓燕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采访。孙晓森所在临漳县救援队的座机和其他队员的手机则是无人接听。

12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前往最初求助打捞遗体的村民家中,但其家中无人开门。其邻居称,捞鱼遇难的人名叫张振国,今年58岁,并不是渔民,去河边捞鱼只是“捞着玩”。至于张振国落水后其家人是否报过警,其后为何一直是蓝天救援队一直在打捞,同村村民也不知情。

暂停救援

武瑞昌至今未能知晓父亲遇难的过程。

12月1日一早,母亲就和父亲分开了,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时得到通知,又如何前往河边。他用父亲的身份证重新办理了电话卡,但微信聊天记录只能恢复至12月1日下午3点多,那时,救援任务群中其他队员已经在号召大家去医院。广平县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也未告诉他水上救援现场的状况。

对于武海义是否会游泳,武海义家人的了解也并不一致。在武瑞昌印象中,父亲不会游泳。而武家一位亲戚则称,武海义会游泳,加入蓝天救援队后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还加强了训练。

武海义老家村口.jpg武海义老家村口

12月3日,邯郸市多地蓝天救援队队员前往武海义家吊唁。武海义家门口拉起“无私无畏,献身公益”的条幅,其生前所住小区前来凭吊的居民足足坐了17辆车。一小区居民说,小区一共不到200位居民,12月2日就有100多人去往武海义家。救援队队员和小区居民还自发为武海义家发起了捐款。

武海义老家的村民们为武海义家人未来的生活担忧,45岁的他走了,留下48岁没有工作的妻子和70岁的老母亲,家里还有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这一家人未来如何维持生活?

12月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海义在广平县居住的小区。走得匆忙,他维修店的卷闸门没来得及锁,办公桌上的电脑也没关机,盖子还未合上的半罐茶叶和维修工具散乱在茶几上。

另一边,22岁的孙晓森离世,留下了年迈的双亲和女友。这个1米98的年轻人原本打算春节后举办婚礼,婚房都装修好了。

在孙晓森遇难前,孙父甚至不知道他加入了蓝天救援队。事后,孙晓森父亲只从其队友口中听说,“当时他们救援队已经收队了,快要到岸上时,听到广平县救援队的船翻了,他和另外一个队友立刻返回去救他们。队友开船,他去救人,水里出现一个旋涡,他们的船也翻了,最后只救上来了三个人。在这个过程里,他逐渐体力不支,和另外一个人遇难了。”

现临漳县已授予孙晓森见义勇为称号,正在积极申报烈士称号。

据河北媒体报道,两次事故后,邯郸市各地蓝天救援队已经暂停救援活动。

邯郸市另一民间救援队队长王攀(化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所在的队伍从2008年开始接触救援搜救任务,也面临过队员技能不足和装备缺乏的问题,这只能通过时间解决。“没钱就买不了最好的装备。”王队长说,近些年他们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筹集了一些资金正在逐步解决这两个问题。知悉此次事故后,他们队连夜开会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队里可能隐藏的风险进行了排查。

蓝天救援队创始人张勇也发文强调了水上救援的难度。“水域救援中的激流救援是典型的高风险/低频率救援时间。救援人员伤亡率非常大,有数据表明,美国救援人员在激流救援中的死亡率大约是火灾扑救的四倍。”蓝天救援体系近年来在水域救援每年超过5000次,对于激流和复杂水域的救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采取针对性措施。今年7月,他们在湖南连续开展了四期激流水域教官选拔与培训,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域救援技术普及工作。

“保持敬畏,量力而行”

事故发生后,救援界内就何为“专业”水上救援,如何保障志愿救援人员安全,多有讨论。

李延照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事实上水上救援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都较高,各地志愿救援人员或许在静态水域接受过培训,但这和在急流水域训练不能相提并论。“比如操舟能力,如果救生艇操作不熟练,可能不仅救不起人还会将人扣压在船下。我们训练中一直秉持‘在危险的水域进行安全的技术培训’原则。我们也一直告诫受训学员,在国外如果你是船上救援人员,救助被救人员时,一旦接触但又失手,那么被救者之后发生的任何后果都会与我们救援人员产生相应责任,会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所以我们总告诫队员:救援是理性、科学的行动,要量力而行,责任越大,具备的能力也要相应更大。”

前述水域救援资深人士表示,其队内队员在水中训练时长至少超过64小时后,才能去做辅助工作。在救援现场,又根据能力不同分派不同的人下水和操舟。

李延照称,现国家应急管理部已经就社会应急力量队伍建设标准(包括水上救援的相关标准)发出征求意见稿,其内容明确规定了救援前需训练到何种程度,水上救援又应遵循哪些标准。

基层志愿救援队当前或许面临训练、装备不足等种种问题,但面对有人遇险,求助电话响起,又该如何抉择?

李延照认为,在标准建立之前,当务之急是改变人的意识。“救援队员不是超人也不是神,能造成他人伤亡的环境,救援人员也一样会很危险,还是要量力而行。”前述资深人士也再次强调,“保持敬畏,量力而行。”

事故发生后,志愿救援人员的保险问题也进入大众视野。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是志愿救援人员的最后一道屏障。“因为他们是主动涉险,又是民间组织,不像消防员牺牲了,国家可以评烈士还有抚恤金。民间队员如果牺牲了还没有保险,那么除了队员捐款,就没有其他的赔偿机制了。”该人士表示。

但据武海义家人了解,武海义所在的蓝天救援队未给队员购买统一保险,只有父亲很早之前自己购买的意外险,未来的赔偿金在3万元左右。蓝天救援队中国官网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救援队不会为成员购买人身保险,需要自行购买。

责任编辑: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