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姐弟恋增加了,刻板婚姻模式正在被改变

中国青年报 2023-03-03 13:14:04 阅读量:

你接受“姐弟恋”吗?你尝试过“姐弟恋”吗?

不管个体对“姐弟恋”持有怎样的价值判断,数据能够显示社会的整体态度认知。最近,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婚姻登记数据显示,虽然男方比女方大1至4岁依然是主流,但“姐弟恋”比例持续上升。

例如,在浙江杭州,2022年结婚登记中女方大男方1-4岁的占女性结婚总数19.31%,而在2021年、2020年分别是19.1%、18.8%。往更早追溯,2019年和2018年,杭州结婚登记中女方大于男方占女性总数分别是17.67%、17.14%。如果将统计口径统一到“女方大男方1-4岁”,2018年-2022年杭州新结婚者中“姐弟恋”比例逐年上升。

有“姐弟恋”的概念,却很少有人说“哥妹恋”,这本身就说明婚恋年龄状况“男大女小”是多数,“女大男小”是少数。在传统观念里,男性趋向于选择比自己小的女性,或者女性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大的男性,这背后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比如,在家庭生活和恋爱中,传统上男性处于或希望处于支配地位。在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年龄本身就构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因素,年长的男性被认为“成熟稳重”,婚姻中男性比女性年长,就天然地拥有更多支配权。而在获取财富、权力、人生经验等现实支配力要素时,年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男性才能获得期望中的支配力。

客观来看,在生育问题上,女性受到的年龄限制更加明显。如果把生育视为婚姻的目的之一,男性有更多的时间“等等看”,而适合女性生育的年龄区间更加局限,这也是造成“男大女小”比“女大男小”的情况更多的原因。

但是,上述原因并非一成不变。“姐弟恋”比例逐年上升,更多人能够接受“姐弟恋”,首先体现了不断增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在家庭关系中,“男性支配女性”的刻板模式被不断打破。婚姻中男方和女方地位日趋平等,女性不局限于“家庭主妇”角色,有的在收入、社会地位上超过男性。而且,受“后喻文化”等现代观念影响,年龄不再是支配力的体现。

“男大女小”也好,“女大男小”也罢,现代人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更加重视感情,而不再拘束于传统观念。退一万步说,即便现实因素依然影响着人们的婚姻选择,它也在不断与年龄这个外在指标脱钩。换言之,年龄不是男性的“加分项”,也不是女性的“负资产”。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允许女性安全生育的年龄也有所延长。因此,即便生育仍然是很多人结婚的重要考量,女性年龄因素的限制也不再明显。何况,对于只结婚、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来说,限制生育的生理因素更是微不足道。

从社会结构分析,“姐弟恋”现象或许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刘爽、梁海艳发表在《青年研究》的一篇论文曾总结,除了择偶观念的变化,“姐弟恋”的原因还包括“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大量男性过剩。为了找到自己的伴侣,他们必须把眼光放远一些。”“女性选择那些比她们年轻几岁的男性为丈夫,夫妇死亡时间差缩可能会缩短。”

当然,在观察“姐弟恋”现象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姐弟恋”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但社会更普遍接受的是“女大三抱金砖”。民政部门选择“女方大男方1-4岁”作为统计对象,也是出于数据统计具有显著意义的考虑。对于更大的年龄差异,社会对“男大女小”的接受度依然更高。比如,男方超过女方10岁以上的“父女辈恋爱”能被很多人宽容,而女方超过男方的“母子辈恋爱”,难免遭遇更多世俗阻力。

正如学者的分析研究所言,婚姻是社会观念的体现,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与自己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属性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婚姻模式的变化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从民政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看,男方比女方年龄大依然是主流,结合总人口男比女多的实际国情,“女大男小”数据仍有增长空间,这也意味着破除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加强女性权益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赵鹏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