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鉴往知来 | 云梦简牍里的文明辉光

新华社 2024-11-05 19:18:55 阅读量:

4日下午至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咸宁市考察。在孝感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云梦,地处江汉平原东北部,素有古泽之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五批七种战国秦汉简牍,如睡虎地秦墓中的木牍家书、郑家湖墓地的“中华第一长文觚”、龙岗墓群的禁苑管理条文等,为研究楚秦汉嬗递、秦汉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方寸千年,“简”读云梦。历史宛在目前,文明辉光灿然。

这是近日拍摄的云梦县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一)

在这里,细密详备的律令文献,体现着中华法文化的独特智慧。睡虎地秦墓中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筑起的“法史宝库”,系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价值斐然。

鉴古明今。翻开《秦律十八种》,人们可以读到仓库事务、货币管理乃至“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明确规定。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商品须明码标价;要见义勇为……古老的简文,其中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可镜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

(二)

在这里,一枚枚简牍烛照历史,让“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在岁月长河中留下印记。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秦代士兵“黑夫”和“惊”写给长兄的两枚木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家书,深情拳拳,堪称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