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浙大教授用古文字创作《农事图》,“年”字原来是这样演化来的!

小时新闻 2023-01-30 22:43:33 阅读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杨楠汪涵彧欧阳雨轩朱俊俊记者王湛

浙江大学有门专业选修课《古文字学研究》,授课教师是浙江大学文学院王挺斌老师。他力求用创新、有趣的方式传授古文字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方式中感受汉字文化的衍生传承。

比如,很多学者将“年”看成一个表意字。甲骨文字形从“人”从“禾”,表示人背负禾谷庄稼。《说文解字》把“年”解释为“谷孰”,亦即谷物成熟;《春秋经》记载鲁宣公十六年的冬天“大有年”,说的就是这一年谷物大丰收。因此,字形中人所背负的正是成熟了的禾谷庄稼。“禾”下面的“人”后来多加了一横,下部笔画变成“千”,亦即“秊”;然后逐渐变成现代汉字“年”。

“年”字的历史形体

王挺斌老师用古文字创作了一幅《农事图》

【说明】上图利用“年”“稟”“啬”“秉”“人”等古文字构建了一幅农事图。图中有一片田地,田地上长着茂盛的禾谷,农人忙着收割这些庄稼。图的左边则是仓廪谷堆,收藏好后准备过年。

“主要是因为有趣。”有趣是王挺斌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搭建起了他与古文字学之间的桥梁。因为感兴趣,加之本科阶段师长的鼓励,他将古文字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这个领域一路钻研。

为了加深对古文字的记忆和理解,临摹练习是古文字研究者的重要工作内容。相当一部分甲骨文带有浓厚的表意性,与图画类似,或涉及书法,形态美观,极具艺术性,在一遍遍的临摹中,王挺斌有了绘画创作的感觉。

王挺斌的临摹笔记

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王挺斌朋友圈里洋溢着各式天马行空的钢笔画,本人在社交软件所使用的头像也是他临摹的钢笔画。

王挺斌的社交软件头像

王挺斌创作第一幅古文字画的经历纯属机缘巧合,在备课过程中,他找了许多与“麋鹿”相关的字形放在幻灯片上展示给学生,在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中,他灵光一现,觉得可以干脆把这些多样的字形拼成一张图,于是就有了《麋鹿图》。

王挺斌创作的古文字画——《麋鹿图》

走出古文字画创作的第一步后,王挺斌一鼓作气,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头脑风暴,创作了二十四幅题材各异、趣味横溢的古文字画。这些画作或源自儒家的经典著作,或来自灵光一闪的瞬间,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古典故事,潜移默化中普及了原本深奥晦涩的甲骨文字。

在他看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余爱好相结合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甲骨文的表意性质使其与绘画具有艺术上的共通性,另一方面通过古文字画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推进古文字的普及。

在王挺斌看来,学习古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古词古语,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代经典文献。他建议中小学教师从汉字字理、古文字知识出发,进行汉字教学,激发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字的热爱,主动探索汉字的前世和今生,为今后对中华文化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上《古文字学研究》网课

王挺斌将对古文字文化的爱与热忱,全部投入到《古文字学研究》课程中。原本深奥难懂的课程在他的各种匠心创意中,生动有趣起来,还吸引了不少外专业同学选修。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蓝同学就选修了这门文学院的专业课。他说,王挺斌的上课方式新颖有趣,除了教授古汉语专业知识,王挺斌还乐于“整活”,将一些“网络热梗”用甲骨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既加深了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又让学生们对中华汉字更加感兴趣。

王挺斌别出心裁,自己设计了以古文字为原型,作为汽车标志的符号,既充分体现了汽车所需要具备的特点,也充满了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将古文字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传承民族文化的好方法。”深谙古文字之美的王挺斌希望未来可以看到古汉字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普及。

责任编辑:叶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