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保护传承“千年淮盐”文化,连云港出台实施方案

中国大运河 2023-01-30 21:59:42 阅读量:
Image
海陆丝路交汇、河海文化融合,作为淮盐文化的发源地和富集区,连云港这颗大运河文化带的明珠,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连云港市运河办获悉,《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出台。

2023年,连云港将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战略,重点建设大运河(盐河)生态保护廊道和文旅融合发展带,促进淮盐文化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融合协调发展,逐步构建依法保护大运河(淮盐)文化的建设体系和管理机制,推动大运河(淮盐)文化高质量发展。高层次推进东盐河片区开发,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河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市民休闲地、游客打卡地。

五大重点建设工程

据悉,《方案》将按照“文化引领,科学保护”“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有序利用,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保护沿线文旅资源、建设高颜值生态保护走廊、提升港航和道路通达能力、建设高质量淮盐风情文旅融合带等四项主要内容,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战略,重点建设大运河(盐河)生态保护廊道和文旅融合发展带,促进淮盐文化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融合协调发展,逐步构建依法保护大运河(淮盐)文化的建设体系和管理机制,推动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高质量发展。

“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连云港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特别制定五大重点工程。”连云港市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五大工程分别为大运河(淮盐)文化遗址勘验保护工程、大运河(淮盐)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工程、河道和道路畅达工程、沿线河岸美化工程、文旅融合工程,以及淮盐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工程。

其中,大运河(淮盐)文化遗址勘验保护工程,将深入开展淮盐生产、盐业遗址、盐运设施、水工设施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建筑、非遗项目的普查、勘验和认定工作,划定保护红线和保护范围,确认文化内涵和文物保护等级,保护好大运河(淮盐)文化带沿线的历史文物和文化成果。

大运河(淮盐)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工程将全面梳理沿线淮盐文化遗址、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深入推进淮盐文化研究工作。组织召开大运河(淮盐)文化学术研讨会,编写、出版《大运河与淮盐文化》专题书籍。探索开设“盐文化+”特色课程。支持各地区各单位开展多样化的大运河(淮盐)文化社会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

河道和道路畅达工程则将完善连云港盐河—通榆河至淮安、徐州、宿迁大运河的内河运输网络,提升连云港境内盐河—通榆河通航能力,将航道集疏运能力逐步提升为二级航道水平。

沿线河岸美化工程将全面实施大运河(淮盐)文化生态保护带建设,确定市域内盐河通榆河生态廊道保护范围,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河道岸线,提升沿线河堤和岸线的抗洪水能力和绿植覆盖率。因地制宜,推进河滨公园、亲水平台建设,配套自行车骑行、徒步步行廊道等,形成绿色运河休闲旅游走廊。

文旅融合工程,依托盐河—通榆河航运线路,开发“千年淮盐”风情水上观光一日游线路。依托徐圩盐场、灌西盐场淮盐生产设施,海州区老新浦风情街区、东盐河美食街,灌云县伊甸园、潮河湾等,开发观光休闲、文化研学、美食体验等游览路线,开辟淮盐文化体验游线路。依托灌南县盐河商旅文化带、新集镇古盐文化遗址、汤沟镇淮盐文化遗迹等,开发淮盐文化沉浸式文旅线路。依托东海县水晶、温泉等资源,开发温泉文化休闲文旅线路。依托赣榆区二道街、青口盐场、盐仓城遗址 公园等,开发海河风情美食游线路。

淮盐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工程,将加快推进淮盐文化的生态化保护和利用,建设徐圩盐场马二份工区和灌西盐场国家非遗项目淮北海盐制作技艺永久性保护基地,开展古盐河河道、淮盐生产设施、老盐田遗址、灌西盐场盐工聚集区、清公济公司旧址、古井、石灰窑、海水提升等重点淮盐文化遗址、遗迹的修缮和保护,启动建设淮盐文化生态博览园。

建设高颜值生态保护走廊
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

水美、景美、城美,连云港将建设高颜值生态保护走廊,优化滨河自然生态空间。围绕盐河、通榆河、灌河等大运河(淮盐)文化主要河流以及灌南县灌河、六塘河,东海县鲁兰河,赣榆区龙王河,海州区蔷薇河和连云区烧香河、排淡河等重要支流,统筹做好沿线空间规划。在滨河生态空间内,严控新增非公益性建设用地,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湿地等保护,注重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滨水公园、湿地公园、口袋生态休闲公园等,打造自然人文协调共生的生态文化景观。

水环境保护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连云港将实施“一地一策”生态保护与功能提升工程,稳步提高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同步推进,核心监控区内主要污染源和违法建设项目彻底清除,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沿线污水清洁排放。重点做好盐河海州段、板浦段、伊山段、新安段,通榆河青口段,灌南武障河段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此外,提升盐河—通榆河主航道通行能力也是重点内容之一。全面对接江苏大运河“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提升盐河、通榆河主轴辐射能力。推进江海河多式联运发展。重点开发集装箱海河联运,推动“苏北—连云港港”“苏北—太仓港”“苏北—徐州陆港”三大内河 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江海河集装箱多式联运。

未来,大运河沿线文化旅游也将更加方便。《方案》中提到,将规划建设海州城区、伊山镇、新安镇等一批水上游览客运设施,重点打造海州城区至板浦镇、青口镇,灌云县伊山镇至灌南县新安镇,灌南县灌河和东海县鲁兰河沿线生态旅游景观航道。支持盐河通榆河沿线打造水上旅游观光巴士等慢游观光体验项目。完善重点道路和航道文化旅游标识系统,统筹推进沿线主干旅游公路和航道建设。

非遗体验、湿地观光、亲水徒步
淮盐风情文旅融合带更精彩

民俗、自驾、徒步,来连云港玩法更多样。《方案》提到,连云港将建设高质量淮盐风情文旅融合带。其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盐文化遗址遗迹、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湿地生态空间等为基础,集成河道沿线自然风光、景区景点、特色乡镇和市民生活习俗等优质旅游资源,推进文化与水利、航运、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海州区东、西盐河文旅展示体验带。

建设沿线文旅融合项目中,将推出遗产研学、民俗体验、曲艺欣赏、古城揽胜、菜肴品鉴、休闲体育等多种旅游体验模式,拓展水上游览、房车自驾、空中游览、亲水徒步、绿色骑行等多种生态旅游方式,逐步开发滨海湿地观光游、盐河生态休闲游、海州盐河巷和板 浦古街美食游、水晶温泉度假游、徐福文化研学游等,实现沿 线旅游景点“串珠成线” ,满足游客个性化体验需求。

不仅游玩方式更丰富,文旅融合平台也更强大。连云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动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杰瑞科技创意产业园、高新区文化科技创业园等提档升级,重点培育灌南县海西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民主路老街文化产业园、连云港老街文化产业园等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建设灌西淮盐制作技艺永久性生产基地、赣榆区石桥镇盐仓城遗址、灌南新集镇苑渎村古益场遗址等文旅融合项目,构建大运河(淮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提升大运河(淮盐)文化创意水平。积极对接国家、省高端文创大赛,做好“创意连云港”文化创意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用好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连云港文博会等文化展示平台,积极参与长三角文博会、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南京融交会等重点展会。

体育产业方面也将加快发展。依托沿岸绿色生态廊道,加快发展水上、山地、户外、骑行、马拉松等健身休闲产业,推进竞技表演、健康健身、旅游休闲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布局自驾房车、自行车骑行营地和健身步道,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

保护沿线文旅资源
建设文化数字化展示体验平台

连云港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福东渡传说、海州五大宫调、淮盐生产技艺等与淮盐文化有关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状态处于江苏前列,由此形成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带的现实文化基础和文化基因。“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推进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影响力的提升。”连云港市运河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连云港将开展淮盐文化遗址遗迹认定。组织开展全市大运河(淮盐) 文化普查,加快梳理市域内古淮盐文化、盐业工业设施、居民聚集区遗址、遗迹和关联非遗文化项目范围和内涵,确立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层级和保护方式。

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对赣榆盐仓城、台北盐场麻袋厂、盐场大浦工区、猴嘴粮食仓库、盐业机械厂、盐河水运设施、盐坨火车站、盐业学校等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支持建设江苏淮盐文化数字化博物馆、淮盐文化生态博览园、盐仓城遗址生态博物馆等一批大运河(淮盐)文化重点项目。推进徐圩新区内盐场马二份工区和灌西盐场淮盐保护基地、连云港淮盐制作技艺永久性保护基地建设。成立连云港市大运河 (淮盐)文化研究院和连云港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探索构建大运河(淮盐)文化法律保护机制。

连云港还将推进数字化赋能,注重整合资源,科技赋能,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景式“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数字化展示体验平台”。探索通过物联网、VR、AR、MR等数字化技术,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江苏盐税博物馆等 省内大运河文化展示基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线上24小时全天候参观,运用现代科技方式赓续文化基因,传承大运河(淮盐)文脉。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宋经纬

图 |连云港发布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媒体官方平台“ 中国大运河
↓↓↓
长按即可关注
Image

责任编辑:简俊晖